哈密最新油价_哈密今日油价格表一览表
1. 矿产概况
2.煤炭
中国的油气藏分布及其特点:
中国大中型油田主要分布在裂谷型盆地中,大中型油田主要分布在克拉通盆地和山前盆地中;陆相生烃岩是中国大中型油气田的主要生烃岩,生烃岩从早古生代到新生代都有,南中国海和东中国海的古近系和新近系,中国北方的侏罗系和石炭系--二叠系是中国的主要生气层,古近系,新近系,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二叠系是中国的主要生油层;大中型气田的储集层主要为陆源层(中砂岩,细砂岩和砂砾岩),其成因类型为扇三角洲和三角洲体系,碳酸盐储集层主要为裂缝型、风化壳型;油气藏盖层主要为均质泥岩,油气成藏期较晚,绝大多数大中型油气田形成于新生代,在早生代地层中仍有相当储量的油气田未被发现。中国油气潜力丰富,大多数盆地的油气田处于开发的早中期,发现大中型油气田的可能性是很大地。
中国的油气储量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主要分布在大中型油气田中。自上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先后在82个主要的大中型沉积盆地开展了油气勘探,发现油田500多个。以下是我国主要的陆上石油产地。
大庆油田:
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处哈尔滨、齐齐哈尔市这间。油田南北长140公里,东西最宽处70公里,总面积5470平方公里。1960年3月党中央批准开展石油会战,1963年形成了600万吨的生产能力,当年生产原油439万吨,对实现中国石油自给自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16年原油产量突破5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油田。目前,大庆油田用新工艺、新技术使原油产量仍然保持在5000万吨以上。
胜利油田:
地处山东北部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主要分布在东营、滨洲、德洲、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个城市的28个县(区)境内,主要开范围约4.4平方公里,是我要第二大油田。
辽河油田:
主要分布在辽河中上游平原以及内蒙古东部和辽东湾滩海地区。已开发建设26个油田,建成兴隆台、曙光、欢喜岭、锦州、高升、沈阳、茨榆坨、冷家、科尔沁等9个主要生产基地,地跨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13市(地)32县(旗),总面积10万平方公里,产量居全国第三位。
克拉玛依油田:
地处新疆克拉玛依市。40年来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找到了19个油气田,以克拉玛依为主,开发了15个油气田,建成了792万吨原油配套生产能力(稀油603.1万吨,稠油188.9万吨),从1900年起,陆上原油产量居全国第四位。
四川油田:
地处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历史,发现油田12个。在盆地内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东部4个气区。目前生产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总量近一半,是我国第一大气田。
华北油田:
位于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晋、蒙区域内油气生产区。15年,冀中平原上的一口探井任4喷出日产千吨高产工业油流,发现了我国最大的碳酸盐岩潜山大油田任丘油田。18年原油产量达到1723万吨,为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做出了重要贡献。直到1986年,保持年产量原油1千万吨达10年之久。目前原油产量约400多万吨。
大港油田:
位于天津市大港区,其勘探地域辽阔,包括大港探区及新疆尤尔都斯盆地,总勘探面积34629平方公里,其中大港探区18628平方公里。现已在大港探区建成投产15个油气田24个开发区,形成年产原油430万吨和天然气3.8亿立方米生产能力。目前,发现了千米桥等上亿吨含油气构造,为老油田的增储上产开辟了新的油气区。
中原油田:
地处河南省濮阳地区,于15年发现,经过20年的勘探开发建设,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55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95.7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原油7723万吨、天然气133.8亿立方米。现已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之一。
吉林油田:
地处吉林省扶余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在吉林省境内的两大盆地展开,先后发现并探明了18个油田,其中扶余、新民两个油田是储量超亿吨的大型油田,油田生产已达到年产原油350万吨以上,形万了原油加工能力70万吨特大型企业的生产规模。
河南油田:
地处豫西南的南阳盆地,矿区横跨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县境内。已累计找到14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亿吨及含油面积117.9平方公里。
长庆油田:
勘探区域主要在陕甘宁盆地,勘探总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油气勘探开发建设始于10年,先后找到了油气田22个,其中油田19个,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54188.8万吨(含天然气探明储量2330.08亿立方米),目前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天然气产区,并成为北京天然气的主要输送基地。
江汉油田:
是我国中南地区重要的综合型石油基地。油田主要分布在湖北省境内的潜江、荆沙等7个市县和山东寿光市、广饶县以及湖南省境内衡阳市。先后发现24个油气田,探明含油面积139.6平方公里、含气面积71.04平方公里,累计生产原油2118.73万吨、天然气9.54亿立方米。
江苏油田:
油区主要分布在江苏的扬州、盐城、淮阴、镇江4个地区8个县市,已投入开发的油气田22个。目前勘探的主要对象在苏北盆地东台坳陷。
青海油田:
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柴达木盆地。盆地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沉积面积12万平方公里,具有油气远景的中新生界沉积面积约9.6万平方公里。目前,已探明油田16个,气田6个。
塔里木油田:
位于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东西长1400公里,南北最宽外520公里,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和内陆盆地。中部是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1988年轮南2井喷出高产油气流后,经过7年的勘探,已探明9个大中型油气田、26个含油气构造,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3.78亿吨,具备年产500万吨原油;100万吨凝折、25亿立方米天然气的保证。
吐哈油田:
位于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境内,负责吐鲁番、哈密盆地的石油勘探。盆地东西长600公、南北宽130公里,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于1991年2月全面展开吐哈石油勘探开发会战。截止1995年底,共发现鄯善、温吉桑等14个油气油田和6个含油气构造探明含油气面积178.1平方公里,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08亿吨、天然气储量731亿立方米。
玉门油田:
位于甘肃玉门市境内,总面积114.37平方公里。油田于1939年投入开发,1959生产原油曾达到140.29万吨,占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的50.9。创造了70年代60万吨稳产10年和80年代50万吨稳产10的优异成绩。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除陆地石油外,我国的海洋油气也十分丰富。中国近海海域发育了一系列沉积盆地,总面积达近百万平方公里,具有丰富的含油气远景。这些沉积盆地自北向南包括:渤海盆地、北黄海盆地、南黄海盆地、东海盆地、冲绳海槽盆地、台西盆地、台西南盆地、台西南盆地、台东盆地、珠江口盆地、北部湾盆地、莺歌海——琼东南盆地、南海南部诸盆地等。中国海上油气勘探主要集中于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北部大陆架。
1966年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经过对包括钓鱼岛列岛在内的我国东部海底的勘察,得出的结论是,东海大陆架可能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油田之一,钓鱼岛附近水域可以成为“第二个中东”。据我国科学家1982年估计,钓鱼岛周围海域的石油储量约为30亿~70亿吨。还有资料反映,该海域海底石油储量约为800亿桶,超过100亿吨。
南海海域更是石油宝库。中国对南海勘探的海域面积仅有16万平方千米,发现的石油储量达52.2亿吨,南海油气可开发价值超过20亿万元人民币,在未来20年内只要开发30,每年可以为中国GDP增长贡献1~2个百分点。而有资料显示,仅在南海的曾母盆地、沙巴盆地、万安盆地的石油总储量就将近200亿吨,是世界上尚待开发的大型油藏,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储量分布在应划归中国管辖的海域。经初步估计,整个南海的石油地质储量大致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约占中国总量的三分之一,属于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据中海油2003年年报显示,该公司在南海西部及南海东部的产区,截至2003年底的石油净探明储量为6.01亿桶,占中海油已探明储量的42.53。
到目前为止,渤海湾地区已发现7个亿吨级油田,其中渤海中部的蓬莱19-3油田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海上油田,又是中国目前第二大整装油田,探明储量达6亿吨,仅次于大庆油田。至2010年,渤海海上油田的产量将达到5550万吨油当量,成为中国油气增长的主体。
从以上来看,我国石油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其可量172亿吨,占全国的81.13%;天然气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其可量18.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83.64%。
从深度分布看,我国石油可有80%集中分布在浅层(<2000米)和中深层(2000米~35 00米),而深层(3500米~4500米)和超深层(<4500米)分布较少;天然气在浅层、中深层、深层和超深层分布却相对比较均匀。
从地理环境分布看,我国石油可有76%分布在平原、浅海、戈壁和沙漠,天然气可有74%分布在浅海、沙漠、山地、平原和戈壁。
从品位看,我国石油可中优质占63%,低渗透占28%,重油占9%;天然气可中优质占76%,低渗透占24%。
截至2004年底,我国石油探明可储量67.91亿吨,待探明可量近144亿吨,石油可探明程度32.03%,处在勘探中期阶段,近中期储量发现处在稳步增长阶段;天然气探明可储量2.76万亿立方米,待探明可量19.24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可探明程度仅为12.55%,处在勘探早期阶段,近中期储量发现有望快速增长
矿产概况
中国主要石油产地有克拉玛依油田,长庆油田,大庆油田,塔里木油田,江汉油田。
1、克拉玛依油田是我国解放后于1955年发现的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系维吾尔语“黑油”的译音,得名于克拉玛依油田发现地,现为克拉玛依市区东角一座天然沥青丘——黑油山。
新疆油田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发建设的第一个大油田,原油产量居中国陆上油田第四位、连续25年保持稳定增长,累计产油2亿多吨。
2、长庆油田成立于10年4月,总部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第一大油气田。勘探区域主要在陕甘宁盆地,勘探总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
油气勘探开发建设始于10年,先后找到油气田22个,其中油田19个,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54188.8万吨(含天然气探明储量2330.08亿立方米,按当量折合原油储量在内)。
3、大庆油田于1959年发现,1960年投入开发,是我国最大的油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陆相砂岩油田之一。油田位于黑龙江省中西部,松嫩平原北部,由萨尔图、杏树岗、喇嘛甸、朝阳沟、海拉尔等油气田组成。
国内勘探范围包括松辽盆地北部、依舒等盆地、内蒙古海拉尔盆地、新疆塔东区块、四川重庆矿权流转区块等领域,海外业务覆盖中东、中亚、亚太、非洲和美洲等区域。
4、塔里木油田位于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由于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作用不断发展扩大,塔里木油田被经济学者称为中国西部的能源经济动脉。
截至2019年3月,和田河气田向国家深度贫困地区累计供应天然气超过30亿立方米。
5、江汉油田地处江汉平原,本部设在湖北省潜江市广华镇,北临汉水,南依长江,东距武汉150千米,西距荆州60千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
截至2009年底,有在职职工3.25万人,资产总额212亿元,累计生产原油5126万吨、天然气18.96亿立方米。
经过40多年的开发建设,江汉油田已发展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油气勘探开发基地、工程技术服务基地和石油机械装备制造基地,盐卤化工、科研设计、生产和社区服务也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实力。
百度百科-克拉玛依油田
百度百科-长庆油田
百度百科-大庆油田
百度百科-塔里木油田
百度百科-江汉油田
煤炭
1.1.1 现状
塔里木地区地质与矿产研究程度低且不均衡,特别是塔里木盆地南缘的昆仑山、喀喇昆仑山、阿尔金山及祁漫塔格山一带的1∶20万区调工作尚未系统开展,矿产调研更为滞后。但是,近年来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查和科研工作的迅猛发展,新疆地矿局主持的、各地质大队实施的一轮和二轮成矿区划,以及矿产综合编图项目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为本项目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依据上述资料,并参考了新疆地矿局、塔里木石油会战指挥部、新星石油公司西北石油地质局和国家三〇五项目等单位近年来的成果,对康古尔塔格-艾比湖断裂带以南的塔里木地区的矿产进行了不完全统计。该区已发现了约100种矿产,经过归并和取舍,在表1-1中列出了约60种矿产,其中能源矿产5种,金属矿产22种,非金属矿产34种。计有矿床798个,矿点989个,矿化点290个,合计约2077个。此外,还有各类物探、化探、自然重砂和遥感异常超过2000处。
表1-1 塔里木及其周边地区矿产一览表
按矿床规模分别统计,超大型矿床(能源矿床尚未使用这一概念)4处,即哈密市土屋铜矿、尉犁县且干布拉克蛭石矿、若羌县罗布泊钾盐矿和乌恰县萨瓦亚尔顿金矿。它们的远景量无论在国内或国外都有重要影响。大型矿床110处,其中能源矿床26处,占大型矿床总数的23.64%;金属矿床12处,占10.92%;非金属矿床72处,占65.44%。中型矿床144处,其中能源矿床53处,占中型矿床的36.81%;金属矿床45处,占31.25%;非金属矿床46处,占31.94%。小型矿床540处,其中能源矿床120处,占小型矿床的22.22%;金属矿床1处,占36.47%;非金属矿床223处,占41.31%。矿点989处,其中能源类130处,占13.15%;金属类450处,占45.50%;非金属类409处,占41.36%。矿化点290处,其中金属类182处,占矿化点总数的62.76%;非金属类108处,占37.24%。
1.1.2 潜力
塔里木及其周边地区找矿潜力特别巨大,是我国十分理想的矿产的接替基地。
1.1.2.1 石油天然气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陆地油气远景区,其周边中新生代陆相盆地也有明显的找油潜力。经过近年来的勘查和评价,本区的油气总量约255×108t,约占全国油气总量的1/4,占新疆油气总量的76%。共发现油气田百余个,其中大中型油气田约40个。
根据2000年末新闻媒体的报导,塔里木北部发现并圈定了31个储气构造,已探明天然气5050×108m3,预计至2005年累计探明天然气7200×108m3,2010年将达(10000~12000)×108m3。另外,塔西南白垩系的天然气也有很好的找矿远景。
“西气东输”工程是西部大开发首发的四大工程之一,即将于2001年动工,2004年全部建成,它将形成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1.2.2 可地浸砂岩型铀矿
塔里木地区中新生代盆地中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调查与开发,自20世纪80~90年代开始起步,陆续发现了×××、××等矿区,在伊犁、吐哈和焉耆盆地也发现了多个大中型铀矿远景区,同时发现矿点和异常点千余处,找矿形势非常喜人。目前伊犁盆地的××铀矿区已投入开发和试生产。这些矿床的成矿条件与中亚地区的大型超大型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完全可以对比。在和平利用原子能时代的今天,铀矿的需求量将大幅度增加,本区铀矿的巨大远景,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1.1.2.3 蒸发岩类
塔里木及其周边地区中生代以来干旱盆地中蒸发岩类矿产的成矿条件得天独厚,据不完全统计有矿产地160余处,储量1000×108t以上。仅库车山前盆地的岩盐矿储量就在200×108t以上。蒸发岩类矿床中主要以钠盐、镁盐、芒硝、石膏为主,伴生有钠硝石、天青石和硼等。近年来,经过多部门的通力合作,罗布泊的钾盐(卤水)矿取得了惊人的进展,罗北洼地面积790km2的范围内,可提交KCl 1.29×108t。整个罗布泊KCl总量可达5.3×108t,NaCl量可达486×108t。目前已进入开发前的准备阶段。
1.1.2.4 铜矿
铜一直是国家的急缺矿产,西部是缓解这一矛盾的希望所在。虽然在三江地区、藏东地区、祁连山地区、阿尔泰山地区找到一批大中型铜矿床,但是有的开发起来特别困难(玉龙)、有的量仅百万吨左右(阿舍勒、喀拉通克),难以形成较大的规模效应。东天山斑岩铜矿带的发现,改变了或缓解了这一紧急局面。铜矿量有望超过千万吨,土屋铜矿的储量可达500万吨,该区地势低缓,交通比较方便,利于大规模开发和建设。
塔里木板块及其周边地区铜的找矿有望靶区,还有库鲁克塔格前震旦纪绿岩型铜矿带,南天山古亚洲型斑岩铜矿带,昆仑山火山岩型铜矿带,喀喇昆仑山特提斯型斑岩铜矿带,以及塔里木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周边的萨布哈式砂岩铜矿带等。因此该区铜矿的找矿潜力是非常巨大的。
1.1.2.5 与超基性岩—碱性岩有关的矿产
该类矿产包括钒钛磁铁矿、铬族矿产、稀土金属矿、锆族稀有金属矿、磷灰石、透辉石、金云母、金刚石、蛭石和宝石矿等。它们在本区的成矿条件非常优越,找矿信息多而强,在全国勘称一绝(详见后文)。目前,虽然除蛭石、透辉石和锆英石外,还未找到国家急缺的矿产基地,但是找矿前景是非常乐观的。
1.1.2.6 金矿
20世纪80年代以前,新疆的金矿以砂金为主,经过近20年的调研、勘查和开发,岩金已上升到主导地位,先后发现了吐拉苏金矿带(阿希大型陆相火山型金矿、伊尔曼德金矿等)、康古尔塔格金矿带(康古尔、西滩、马头滩和元宝山等中小型金矿群)、西南天山金矿带(超大型萨瓦亚尔顿穆龙套型金锑矿、卡拉脚古牙中小型锑金矿、查汗萨拉银锑矿床、乌兰赛尔金矿和大山口金矿等)、冰达坂金矿带(望峰)和北山金矿带(红十井和大青山中型金矿及222等小型金矿)。预计还可能找到库鲁克塔格金矿带(永红山绿岩型金矿、山砾岩型金矿、大小金沟砂金矿)、阿尔金山金矿带(大平沟金矿、庆回归金矿)、喀拉米兰金矿带、云雾岭金矿带、再依勒克金矿带、奥依且克金矿带、阿克晓金矿带和木吉金矿带等。
研究区内其他的金属和非金属矿床,成矿条件较好,矿点和矿化点众多,找矿信息量大,因而找矿潜力也是巨大的。多数矿种不但能满足本地区当前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而且有富余,特别是像煤炭等传统的优势矿种。
总之,塔里木及其周边地区找矿潜力特别巨大,是国家某些矿种(石油、天然气)的重要工业基地,经过进一步勘查,将是国家部分矿种(可地浸砂岩型铀矿、钾盐和铜矿)的工业基地。还有一些矿产(如金刚石、铬、镍、钴、钒、钛)的找矿潜力巨大。对一些传统优势矿种和非急缺矿种(煤、岩盐、石膏、铅锌、铁等),只须摸清找矿远景,无需投入过多的勘查工作,应按市场需求的运作规律确定地勘工作任务。
第一节 现状
一、含煤地层及煤层和煤质
新疆含煤地层有中石炭统黑山头组,上二叠统扎河坝组,上三叠统塔里奇克组,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哈玛沟组,康苏组)及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塔什店组、克孜勒努尔组、阳霞组、杨叶组)、八道湾组、西山窑组为主要含煤地层,遍布全疆各煤盆地。塔里奇克组为次要含煤地层,主要分布在库拜煤田。黑山头组,扎河坝组出露在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富蕴县一带,为局部含煤地层,但煤质变质程度高,黑山头组属贫煤—无烟煤阶段,扎河坝组属瘦煤—焦煤阶段。
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分布于区内各煤田,分布广、面积大。八道湾组在和什托洛盖煤田含可煤层3~7 层,可总厚4.07~13.8米;准东煤田含可煤层8层,总厚25 米;准南煤田含可煤层5~25 层,总厚9~48.5 米;吐—哈煤田含可煤层1~18层,总厚6~31.2米,伊犁煤田含可煤层4~7层,总厚9~48.5米;塔什店煤田(哈玛沟组)含可煤层5~8 层,总厚8~10.9米;库拜煤田含可煤层1~5层,总厚0.8~9.03米。
本组煤种较齐全,以长焰煤、不粘煤、气煤为主,肥煤、焦煤、瘦煤次之。
西山窑组在和什托洛盖煤田含可煤层12~16 层,总厚8~25.1米;准东煤田含可煤层2~14 层,总厚5.~76 米;准南煤田含可煤层3~55 层,总厚8.8~134.7 米;吐—哈煤田含可煤层3~25米,总厚14.73~85.75米;伊犁煤田含可煤层3~12层,总厚8~25.1 米;塔什店煤田含可煤层6~13 层,平均总厚11米,库拜煤田含可煤层11层,平均总厚11.88米;
本组煤种以低灰、低硫长焰煤、不粘煤、气煤和贫煤为主,局部为瘦煤、焦煤和肥煤。
塔里奇克组主要分布在库拜煤田,含可煤层1~13层,可总厚1~33.7米,为低灰、低硫、肥煤和瘦煤。
二、储量
(一)查明储量
新疆煤炭储量丰富,截至2005 年底,累计查明储量1023.04亿吨,其中基础储量133.79 亿吨,量889.25 亿吨,约占全国煤炭10%,在全国各省区中排第4位。
在已查明储量中,长焰煤、不粘煤和弱粘煤为主,约占已查明储量的91%,其次为气煤、肥煤和焦煤约占8%,高变质的瘦煤、贫煤和无烟煤储量很少。
2005年全区上储量表的煤产地 319 处,其中,大型矿区45处,中型15处,小型259处。
查明储量中大于100亿吨的煤田有4 个,即:准南煤田西段、准东窑头泉、大南湖和沙尔湖。
50~100吨的煤田7 个:乌鲁木齐煤田、吐鲁番七泉湖煤田、艾丁湖煤田、克尔碱煤田、阜康三工河煤田、和什托洛盖煤田、三道岭煤田。
5亿~10亿吨煤矿区6个:乌鲁木齐芦草沟矿区、铁厂沟矿区、艾维尔沟矿区、库仑铁布克矿区、俄霍布拉克矿区、伊北煤矿区。
(二)保有储量
截至2005年底,新疆煤炭保有储量1008.2 亿吨,其中,储量55.29亿吨,基础储量122.39亿吨,量885.82 亿吨,各煤田保有储量详见表4-3-1。
表4-3-1 2003年新疆主要煤田保有储量表 单位:亿吨
从表4-3-1 可知,保有储量最多的是吐哈煤田(45.9%),其次是准南煤田(28.61%),两处合计与全区煤炭储量的74.51%,如果再加上准东煤田(13.84%),达到88.35%。三处煤田集中了全区煤炭储量的88.35%,可见新疆煤炭储量的高度集中。
保有储量中,主要煤炭种类是长焰煤占71.74%,其次是不粘煤占18%,气煤6.5%,这3种煤占了总量的96.2%,剩余的其他煤种总共才占3.8%,其中肥煤0.69%、焦煤0.68%,详见表4-3-2。
表4-3-2 2005年新疆保有储量各煤种比例表
(三)煤炭地域分布
新疆煤炭分布广泛,全疆14 个地(州、市)中有13 个都有煤的分布,只有博尔塔拉州为无煤区。但储量十分集中,天山及其南北坡煤丰,南、北边远地区煤贫,和田、喀什、克孜勒苏州和阿勒泰地区缺煤。哈密地区、乌鲁木齐、吐鲁番地区、昌吉州、塔城地区、伊犁地区和阿克苏地区共占全区保有储量的98.30%,其中哈密大南湖煤田查明保有储量为143.81 亿吨,沙尔湖煤田224.57亿吨,准南煤田西段157.5 亿吨,奇台窝头泉煤田132.68亿吨,都是百亿吨以上的特大煤田。而南疆的和田、喀什和克孜勒苏州三地州只有全区煤炭保有储量的0.15%,阿勒泰也只有全区保有储量的0.05%,详见表4-3-3。
表4-3-3 2005年新疆煤炭保有储量地域分布表 单位:万吨
第二节 开发利用现状
新疆煤炭开发利用长期处于稳定增长状态,从1995 年的煤炭生产量2545.2 万吨,发展到2005 年的3942.29 万吨。而经过产业结构调整,淘汰9 万吨/年以下矿井,矿山企业逐年减少,从1995 年的3 个矿山企业,减少到2005 年的586 个,详见表4-3-4。
表4-3-4 新疆煤炭开发利用情况一览表
煤炭是自治区固体矿石产量最多的矿种,2005 年生产煤炭3942.29万吨,占全区固体矿石产量45.51%;实现工业产值26.93亿元.煤炭产品13 种,有焦煤、1/3 焦煤、肥煤、气煤、瘦煤、贫煤、弱粘煤、不粘煤、长焰煤、风化煤、未分牌号煤等。
自治区3个国有重点煤矿:乌鲁木齐矿务局、哈密矿务局、艾维尔沟煤矿,2003 年分别生产原煤 412.48 万吨、382.8 万吨、.94 万吨。总产量为 893.22 万吨,占自治区原煤产量的31.56%,再加上其他国有煤矿,共计生产原煤1364.36 万吨,占到全区原煤产量的48.21%。
2003年原煤生产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昌吉、哈密、塔城、阿克苏、伊犁、吐鲁番8 个地(州、市)煤炭产量占全区原煤产量的96.8%。其中,原煤产量在500 万吨以上的有乌鲁木齐市、昌吉州;300~500 万吨的有哈密、塔城、阿克苏地区,100 万~300万吨的有伊犁州直属,详见表4-3-5。
表4-3-5 2003年各地(州、市)原煤开发利用情况表
第三节 优势及开发潜力与发展前景
一、优势
(1)煤炭是新疆的优势,储量丰富、远景可观、开发潜力大、发展前景广阔。已查明保有储量1008.2 亿吨,居全国各省(区、市)第4位,2000米以浅煤炭预测量18182.3 亿吨,占全国预测量的40.5%,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准噶尔煤盆地煤炭量7600亿吨,吐哈煤盆地量5100亿吨,都属世界级量5000亿吨以上的10个大型煤盆地之列。
(2)煤炭种类齐全,配套程度高,有褐煤、长焰煤、不粘煤、中粘煤、不粘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以中灰—特低灰、低硫—特低硫、低磷—特低磷的长焰煤,不粘煤和弱粘煤为主,其次为中变质的气煤、肥煤和焦煤。高变质的瘦煤、贫煤和无烟煤少。
中灰—特低灰、低硫—特低硫、低磷—特低磷是优良煤质、浅变质煤是煤炭液化和地下气化,实施煤炭洁净技术的理想煤质。
(3)大型煤田多,储量集中,有利于大规模开发利用,如哈密的煤换电工程,就是依托大南湖大型煤田而建设的。
(4)煤层多,煤层稳定,煤层厚度大,几个主要煤田的煤层总厚度一般都有几十米,100米,最大的可到182.24米。
(5)地质构造简单,地质变动小,煤层产状平缓,有利开发利用。
(6)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相对比较简单。
(7)煤炭集中分布于兰新、北疆、南疆三条铁路沿线,交通方便,经济比较发达,外部建设条件好。
二、开发潜力及发展前景
新疆是全国煤炭最丰富的省区,远景储量居全国第1 位。煤种齐全,配套性好,开发潜力大,发展前景好。
(一)准东煤田
主要含煤岩组是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煤层数多,煤层厚度大,煤层间距小,煤层属稳定—较稳定型。煤层结构较简单,产状较缓,埋藏浅。煤质较好,低灰—特低灰,低磷—特低磷,高发热量,是良好的动力、化工和民用煤。预测量3747.6亿吨。
其中探明保有储量达13.84 亿吨。区内交通方便地形平坦,易于开发。
(二)准南煤田
区内煤炭丰富,有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和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两个含煤组,煤层多,厚度大较稳定,结构较简单,层间距小,保有储量达274.30亿吨,预测量1831.45亿吨。
煤质较多,煤种齐全,配套性好。这一地区又是新疆工农业,经济较发达地区,交通方便陆路交通四通八达,煤炭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尤其是今后环保型洁净煤开发的优选基地。
(三)和什托洛盖煤田
该煤田范围内,是新疆北部地区煤炭的主产区,含煤地层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和中统西山窑组,其中已查明储量60.54 亿吨,预测量1019.43亿吨。是塔城、克拉玛依、阿勒泰等地煤炭供应基地。开发以民用和动力为主。
(四)吐哈煤田
煤炭丰富,探明储量较多,含煤以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级和中统西山窑组为主,煤层多,厚度大而稳定,结构较简单,探明保有储量440.16亿吨,预测量为5305亿吨。
煤质较好,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煤层埋藏浅,易,交通方便,是新疆进入内地的门户,为以后环保型洁净煤的良好开发基地。
(五)伊犁煤田
煤层多,厚度大,储量丰富,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水西沟群的上、下两个含煤段,保有储量23.24亿吨。预测远景量4773亿吨。
煤层煤质较好,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属优质动力、民用煤更适宜开发环保型洁净煤。
伊宁地区与哈萨克斯坦相邻,在煤炭开发上除满足本地区工农业的需求外还可西出国境走向国际市场。开发利用前景看好。
(六)库拜煤田
区内煤炭较丰富,已探明保有储量16.37亿吨,预测远景量358.7亿吨。
煤质好,煤种较全,低灰、低硫、高发热量,有气、肥、焦瘦等各种煤类型,最适宜做炼焦及动力、化工、民用等多种用途,区内交通便利,煤炭开发利用前景较好。
(七)焉耆煤田
该区内亦有较多的预测远景量达594.1亿吨,保有量为8.36万吨。属低灰特低硫,高发热量煤,煤种以长焰煤、气煤为主。
煤田含煤岩系为侏罗系中—下统水西沟群的上、下两个含煤段,煤层多,煤层厚度较薄,可层数较少。
该煤田位于新兴石油工业城库尔勒市的北侧,具有交通便利的优势,是开发环保型洁净煤的有利地区。
(八)其他煤田
除了以上7处主要煤田外,在南疆的塔里木盆地西缘和南缘还分布有一些构造盆地型的聚煤小盆地,如乌恰县托云盆地,阿克陶—叶城零星小盆地,和田地区的杜瓦—布雅盆地和甫鲁—吾鲁克赛、且末—若羌县江格沙依—艾西山间小盆地等。但这些小盆地成煤环境差,煤层少,极不稳定,含煤程度很低均属缺煤地区,可煤量很小,形不成规模,是煤炭开发利用困难地区,新疆各地区煤田预测储量,详见表4-3-6、表4-3-7。
表4-3-6 新疆各地(州、市)煤炭预测量表 单位:亿吨
表4-3-7 新疆各煤田(煤矿区)预测储量表 单位:亿吨
第四节 煤炭供需形势与配置
一、供需形势
近年来由于石油价格上涨,带动了煤炭需求的增长,2001 年世界产煤45.64亿吨,比上年增长0.31 亿吨。2001 年我国原煤产量11.06 亿吨,从国外进口原煤249 万吨,出口原煤9012 万吨,原煤消费量为12.62亿吨,保持了煤炭的产需平衡。
新疆是我国原煤生产的重要省区之一,排名在第10 位上下。原煤产量以3.5%的增长率稳定增长。2003 年生产原煤3482.9 万吨,工业产值278632.0万元,其中,区内销售2884.9 万吨,调出自治区235.2万吨。消费量3129.7万吨,从区外购进235.2 万吨,进口0.4万吨,保持了产需平衡。
(一)煤炭需求情况
我区煤炭需求主要是火力发电煤消费量大,其次是民用煤和一般工业用煤。后者消费量波动不大,而前者常常是一个地区煤炭消费量增减的主要因素,下面是各地主要火力发电装备的用煤增长情况,详见表4-3-8。
表4-3-8 火力发电用煤增长情况表
(二)自治区煤炭消费量与产量预测
根据多年来我区煤炭产需平衡的状况,这里只对煤炭的产量作了预测,同时对各时段的煤炭储量需求也进行了预测。
2003年新疆煤炭产量3482.9 万吨,以此为基数,以自治区人民第十个五年中煤炭增长指标6.7%测算,对煤炭储量的需求,以可系数0.4测算。
(三)各地区煤炭产量预测
各地区煤炭产量预测,用6.7%的增长率与可预见用煤增长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预测。
二、煤炭配置
依据上述煤炭产量预测结果,以2003 年矿产储量表中的煤炭基础储量为依据进行配置,以减量法计算剩余储量和保证年限。
(一)自治区煤炭配置
自治区“十一五”和“十二五”3个时段的煤炭预测产量分别是:19633.4万吨、27176.4 万吨;对煤炭储量的需求量分别是49084万吨、67941万吨。以此进行配置后,还有剩余煤炭基础储量867747万吨,量8816310万吨,详见表4-3-9。
表4-3-9 新疆煤炭配置表
剩余基础储量还能保证2015 年之后有140 年的服务年限,剩余量的保证年限更长。这说明新疆煤炭储量丰富,可持续发展潜力大。
(二)各地区煤炭配置
全区12个产煤地区,煤炭丰、缺不均,相差悬殊,但都能保证“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煤炭生产正常增长的配置需求,详见表4-3-10,如果要有重要煤炭建设项目,则应视各地的剩余储量多少进行配置。
根据各地保证“十一五”和“十二五”煤炭储量配置后,剩余储量的多少,以2015年的煤炭预测产量为基数,在不考虑增长因素的情况下,测算了2015 年之后保有煤炭储量(不含量)对生产保证年限,其结果以吐鲁番地区最长,为166年,和田地区最短,为17年,这大致说明了各地煤炭的丰、缺程度,更表明了各地区保有基础储量和生产规模的适应情况,详见表4-3-11。保证年限短的应加强地质勘查工作,提升煤炭量的级别,以保证有足够的煤炭基础储量,满足煤炭生产对的需求,或加强普查找矿,发现新的煤炭。保证年限长的、开发潜力大、发展前景好,应加大开发力度,积极推进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换。
表4-3-10 各地区煤炭配置表 单位:万吨
续表
续表
表4-3-11 2015年量各地区煤炭剩余储量表 单位:万吨
三、煤层气
(一)现状
煤层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是一种高效洁净,开发利用煤层气不仅改善我国能源结构,改善能源状况,而且能从根本上防止煤矿瓦斯事故,改善煤矿安全条件。我国煤层气甲烷含量大于等于4立方米/吨,据预测,全国埋深2000米以浅的煤层气总量为14.34 万亿立方米。新疆煤层气2202 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1位。
煤层气在煤层中的储存状态,可分3种形式即吸附气、游离气和溶解气。吸附气是其最主要的存储状态,约占煤层气总量的80%以上,其次为游离气,而溶解气只占煤层气总量的1%左右。
煤层气含气性一般用含气量,甲烷浓度,丰度和含气饱和度加以评价。全国平均含气量介于4.0~27.1 立方米/吨之间,平均9.76 立方米/吨,煤层平均甲烷浓度 83.3%~.0%,平均90.6%,丰度为0.06~8.77亿立方米/平方千米,平均为1.15亿立方米/平方千米,含气饱和度平均为45%。
煤储层物性参数主要包括孔隙率、渗透性、吸附—解吸性能和储层压力等。这些特征直接控制煤储层的含气性,影响煤储层渗透性能和煤层气的开潜力。
新疆主要煤田和煤矿区,主要由侏罗纪的低—中变质阶段烟煤为主,总含气量较低。
(二)煤层气勘查开发前景
煤层气在全国来说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不管是对的研究程度还是矿区的工程程度都很低,还需要做大量基础地质勘查工作后,才能对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前景作出全国客观的评价。
对我们新疆来说,煤层气的勘查研究程度同样也是很低的,所以要想作好新疆煤层气的开发工作,首先就要加强煤层气的基础地质研究工作,深入研究煤层气的控气地质因素,选择较有利的生、储聚气区开展煤层气的评价,重点对煤储层特征、渗透率、含气量及其开发利用前景进行分析评价,开展低渗透率煤储层煤层气的开发工艺研究,选择最有利地段,做煤层气地面开的试验研究工作,取得经验后在全区推广。
椐国内外煤层气勘探开发选区评价参数,比较有利于开发的地区应具备如下条件:
(1)区内煤炭丰富,煤层分布面积大,煤层总厚度达8米以上,单层厚度2米以上,厚度稳定。
(2)煤层含气量达到 8 立方米/吨以上,渗透率 0.1 米/天以上。
(3)煤层埋深以300~1000 米为宜,煤层产状平缓,地质构造简单,存储条件好。
(4)距城市较近,便于利用。
根据以上条件,综合分析新疆主要煤田煤层气的赋存条件后认为:新疆的准南煤田、吐哈煤田、伊宁煤田、库拜煤田等4大煤田以及规模较小的准西北和什托洛盖盆地、焉耆盆地都是有着比较好的生、储煤层气条件的地区。这些煤盆地内煤炭储量丰富,煤层多,单层厚度大,煤层稳定和较稳定,且分布范围广阔,面积达数万平方千米以上,在这样广大范围的煤盆地中一定会存在一个乃至数个气量丰富、储存较好,适宜煤层气开发的有利区段,这些煤盆地的煤变质程度较低属中—低变质阶段,镜质组最大平均反射率RoX在0.5%左右,显微煤岩组分以镜质组和惰质组为主,生气能力较差,但吸附能力较强,地质构造多数较简单,断层少,产状较平缓,易于煤层气的保存而不易散失等有利煤层气生、储的客观因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